查看原文
其他

袁洁:让摄影与自身相关,掌握“摄影系统”


《来!这样学摄影》还在清样阶段,小编就和作者袁洁约定好要在三联韬奋书店三里屯店这样的网红店,来一场线下分享活动。一如书名的设定一般,我们坚信我们的诚恳、自信、摄影自身的普泛性以及书店本身的名气,会让这场活动吸引足够多的到场听众。


然而9月15日一早,小编心里就打起了鼓,天公不作美,本来已有初秋寒意的北京城居然开始飘起了雨星,下午活动不会冷场吧……这年头在这样的大城市平时朋友聚会都得三请四凑,更不要说这样一场并无实际预期的聚会。


还好下午来到现场,小编就意识到自己想多了,袁洁老师作为业界名师果然名不虚传,活动开场前一个小时就已经有读者开始找她签名售书,到活动正式开场,本来就不大的书店空间已是座无虚席。


“来!这样学摄影”,究竟该如何学呢?让本书的责编郑丽君女士代表广大读者向袁老师发问吧:



△现场精彩视频


分享会现场。


主讲 |《来!这样学摄影》作者 袁洁

主持 |《来!这样学摄影》责任编辑 郑丽君


(以下文字根据当天分享会内容整理)


郑: 为什么想写这样一本书?该书和市面上其他摄影书有何不同?


袁:担任摄影老师以来,我被问的一个非常多的问题就是给学员推荐一些学习摄影的书目,但我发现市面上实用、有效帮助大家学习摄影的图书并不多。并非说市面上的摄影书少,而是这些书大致分两大类,一类是技术器材,针对性非常强,另一类是摄影史论,比如苏珊·桑塔格的《论摄影》、罗兰·巴特的《明室》、瓦尔特·本雅明的《灵光消逝的年代》等,对于大众摄影爱好者而言,这类书理解起来相对艰涩。


而这本《来!这样学摄影》更像一本实用性的教材,从我们判断自身的定位和学习目标开始,涉及如何选题,如何拍好单幅照片,如何拍好组照并进行相应的编辑和后期处理,到最后作品的呈现与传播反馈,是一个有的放矢的、完整的摄影学习闭环方法论图书。而且书中的很多案例来自真实的教学场景,不少问题的探讨和解决用了对话的形式,直接有效的解决A女士、B先生等大家在摄影学习阶段普遍遇到的一些问题。


分享会现场,责任编辑郑丽君(右)向作者袁洁(左)提问环节。

 

郑:作为本书的责编,个人非常欣赏该书提出的“摄影系统”或者说“摄影工作流”架构。这不仅仅体现在全书大的章节划分,在具体篇章内,也涉及标准、练习、具体的工作流等,具备相当的实用性。作为作者,可否介绍一下自己最得意或者说最想向读者推荐的部分?


袁:我自己最得意的还是第一章“入门的方法”,这其中我把摄影爱好者分了六个类别,我相信大家基本都属于这些个类别,然后给各个类别的学生指出了学习摄影的目标和最后达成的标准。我在其中强调了学习摄影就一定要让摄影与自己相关,不盲从于一些传统的标准,如此才能打破桎梏开发出自己的潜能,进而让摄影创作有了更多的可能性。


不仅如此,这其中我提出了“摄影系统”和“摄影工作流”的概念,这正是全书的架构基础、来源和指向。在这一章中,我告诉大家摄影是完全可以学的,而且业余的身份不代表就不能拍出非业余的作品。

 

郑: 据了解,在该书的写作过程中,你几易其稿,从整体架构到具体书写,长期处于一个变动的过程,能说说写作这本书过程中的体会吗?


袁:是的,从开始构思这本书到现在应该有四五年的时间了。这本书的自序是我在全书成稿后才开始写的,结果发现原来早在三年前我就为这本书写过一篇自序了。


这几年我在陆陆续续写,也在不断地调整,最终决定坐下来闭关把书写完是在去年的10月份左右,直到今年4月全部交稿。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都在收集案例,以便为书打下基础,让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更强。

 

袁洁向现场观众介绍《来!这样学摄影》一书的构思、写作过程。


郑: 这本书的读者定位是给摄影爱好者,在书中你也提到了“摄影发烧友”的概念,那么如何界定摄影爱好者群体呢?


袁:相对于发烧友,爱好者是一个很好的词汇,它界定了作者和摄影之间的关系,因为热爱没有太多的功利性,这让摄影创作更加纯粹,也更容易取得成就。


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过一本《马格南世纪经典》,那里面集合了众多马格南摄影师的作品和他们挑选小样的过程。他们的照片也不是一开始就是经典佳作,也经过了挑选和编辑,他们中不少人都是摄影爱好者出身。


我要再次强调的是,爱好者需要打破固有的观念束缚,不要用获奖、入会等标准限制自己,要让摄影真正与自己相关,这非常重要。

 

郑: 你学习摄影专业出身,又多年从事民间摄影教育,深谙两者的特点和问题,作为一名摄影老师,你怎么来看待大众摄影和职业摄影?


袁:这个问题可以接着前面爱好者的话题。我其实非常羡慕大家爱好者的身份,把摄影作为职业或工作其实是很辛苦的。比如商业摄影师,你的作品需要满足的是客户的审美和需求,并非是你自己喜欢的。但摄影爱好者就不一样了,你不必拘泥于其他人的标准,只要真的发自真情实感的作品你就可以自认是好作品。


不仅如此,就像我在书里提到的一样,大众摄影的存在奠定了职业摄影水平的基础。

 

郑:虽然你一再说,摄影爱好者不必拘泥于固有的标准,要打破固有观念的束缚,让摄影真正与自己相关,不屈从于其他人的标准,但不得不说摄影水平的高低还是有一定标准的,比如说书里面提到的摄影语言的标准、后期的标准,等等。这看似是个悖论,但事实确实如此。那么爱好者的摄影水平到底有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。到底什么样的表现意味着摄影水平高?


袁:前面提到,书里面我把学习摄影的爱好者分成了六类,而且设定了每类的学习目标,按理达到相应的目标就具备了相应的摄影水平。但正如我强调的“摄影系统”或者说“摄影工作流”一样,拍的好,但选题能力、挑选照片的能力、编辑以及后期和呈现的能力不好,又怎么能说你的摄影水平很高呢!


我所说的打破束缚,只是说要摆脱从众思维,这样才有助于开发出自己的潜能。而且摄影语言、后期等肯定是有标准的,但这个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,所以书中我说“摄影语言没有最佳,只有合适”。

 

郑:你的第一本书《光的喜剧:有关摄影的想象》,力图将解读摄影变成一件轻松的事情。通过小说、历史、谜案、科学、生活等各个环节来探索摄影的诸多话题,是一本无关又有关摄影的大众读物。请说说我们的《来!这样学摄影》和《光的喜剧》的不同。


袁:《光的喜剧》原型是我的研究生毕业论文,更像一本文论。其中我把摄影和小说、历史、科学、生活等杂糅在一起,探讨的是摄影之于人的作用或者说重要性。


《来!这样学摄影》是纯粹的方法论图书,来自于真实的教学场景,也将回归于具体的摄影学习。比如我在书中就摄影语言(注意封面的内封附有摄影语言的图表)的每个方面设置了具体的练习题,大家照着实践就会提高自己的摄影语言水平。专题组照部分虽然没有具体的练习题,但也提示了选题的方向和具体的正向案例。后期和呈现也是如此,有具体的建议和针对不同情况的标准,是完全实打实的。但这本书的前提也是提示大家与摄影真实发生关系,其实我们无时不刻不与摄影相关,比如说我们拍照发朋友圈,选哪些不选哪些,如何排序等等,还有观看生活中的各种图像,其实这都属于视觉审美的范畴,这本书会有助于大家提高自身的视觉审美感受力。而我想这是摄影学习最有益的成果。

 

对谈结束后,袁洁老师又做了题为“艺术的生活从摄影开始”的讲座,进一步阐述了自己的摄影教学理念。并现场签名售书。


对谈结束,袁洁做了题为“艺术的生活从摄影开始”的讲座。


活动结束后,袁洁现场签名售书。


读者与作者合影留念。


预告


10月13日 相约西单图书大厦

袁洁将继续与读者一起畅谈摄影

具体活动时间及内容

关注中国摄影出版社官方微信(cpphphoto)



相关图书推荐

识别二维码

签名版新书抢先购


近期热文


“东方摄神”队第三阶段“见非所见”征稿在即,

第二阶段入选名单出炉!



点击阅读

首届“中国·沭阳全国花木摄影大展”将于9月底在江苏沭阳举办


点击阅读

携手半生一道追光逐影:一对美国华裔夫妇的光影世界


点击阅读

50幅历史影像,带您追忆97年风雨历程


点击阅读

敢把领导人拍成这样,背后的摄影师们是群什么人?


点击阅读

你真的了解“直接摄影”吗?


点击阅读

雪落无声:王玉文的自觉与自省




点击阅读

从矿山走出的摄影人王玉文:40年奔走创作,影像定格下工业时代的肖像


点击阅读

摄影史绕不开的15位杰出女性摄影师



点击阅读

38幅经典名作里的她:每个女孩都是一首读不完的诗


点击阅读

100年历史里摄影的各种“第一次”


点击阅读

慈禧葬礼、最早汽车拉力赛、发现香格里拉…100年间摄影的各种“第一次”


点击阅读

3月从南到北,适合你去拍(hai)拍(shua) 拍(lang) 的18个景点



中国摄影出版社|分享影像、阅读与生活

微信ID:cpphphoto
电话:010-65220965
编辑:许瀚文

长按二维码关注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